能加杠杆的炒股平台 农技兴产、“电”亮茶乡、“贷”动发展,纵向帮扶绘就大埔好“丰”景
农技兴产 “电”亮茶乡
金秋九月,梅州市大埔县超10万亩茶园吐露新绿,即将迎来秋茶丰收季。
枫朗镇上山下村有8000多亩茶园,年产干茶80万斤,产值约1.6亿元,带动周边10个村协同发展,是名副其实的“亿元村”。提起茶产业的发展,上山下村党支部书记魏新光说:“茶叶品质明显提升了。”
茶乡焕发新生机,离不开纵向帮扶新力量。
自2023年7月进驻以来,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纵向帮扶驻大埔县工作队(下称“工作队”)依托省农业农村厅、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、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分行等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,送农技下乡、补电网短板、引金融活水,推动一系列帮扶项目落地生根。
工作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下乡指导。(受访者供图)
茶产业提质,技术是关键。而小农户、小作坊在种植管理、制茶工艺方面技术水平参差,是影响“大埔茶叶”统一、稳定出品的痛点。
为解决技术问题,工作队依托帮扶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的资源,请来省农科院作物所、茶叶所、加工所的专家团队,把农技课堂搬进茶园和作坊,由专家们现场示范防虫、施肥、杀青、炭焙,通过面对面教学和课后跟进指导,让茶农们掌握并应用科学先进的种植加工技术。
对于加工工艺的革新,当地“90后”制茶师魏宏仕颇有感触。以前采用传统手工制茶,产能上不来,品质全靠师傅经验;现在通过机器制茶,产能提上来了,品质也更加稳定。“加工车间的温度湿度,以及火候、出炉时间等,都比较好控制。”他介绍。
而“电制茶”在山村里的应用,得益于更加稳定的供电质量。
以大埔县打造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为契机,工作队依托帮扶单位广东电网的资源,在山村里新建变压器、升级配电设施,赋能乡村产业发展。
例如,通过推进“以电代煤”,促进茶叶、烟叶等当地特色产业加工环节实现绿色转型。通过实施“农光互补”项目,盘活了撂荒地近1.3万亩,年产值约3亿元,惠及农户2000多家。此外,在青溪镇6个偏远村,投资201万元建设7个光伏项目,已有6个并网,收益全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在广东电网的支持下,大埔县农村电网短板逐步补齐。2024年,全县完成973个农村电网示范县项目,总投入5.68亿元,超过过去5年总和,大埔电网在全省154个县级综合评价中跃升30位。今年以来,全县建成投产配网项目71个,安排电网投资指标 1.35 亿元,变电站“一镇一站”覆盖率达93%。
工作队进驻后,发挥组团单位优势投建的发电站。(受访者供图)
一系列帮扶项目的落地实施,也离不开坚实的金融支持。
依托帮扶单位广东建行的力量,工作队创新“产业链金融+绿色金融+普惠金融”模式,今年上半年全县涉农贷款新增2.23亿元,其中普惠贷款4388万元。建行大埔支行与大埔蜜柚行业协会签署《蜜柚行业协会战略合作协议》,还为梅州柚提纯复壮和新品种(系)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主体提供免息贷款,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。
从农技到电力,从能源到金融,工作队为大埔县注入的资源力量,正转化为当地产业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动力;一个个帮扶项目的开花结果,也为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纵向帮扶答卷添上了大埔“丰”景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张蔚婷
视频拍摄:黄坚文
视频剪辑:李思乐 张文捷 曹晋
封面设计:肖爱琦
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投查查配资 力争3个工作日内完成赔付!广东互保全力护航台风灾后复产
- 下一篇:没有了